热门帖子
丹景山位于四川省彭州市丹景山镇(古九陇),距成都西北50公里,海拔1147米,境内山川
四川省 2023-03-18
2023.8.12日星期六早上8:00拓东体育馆七号门口集合徒步大哨森林捡菌子 ————
云南省 2023-08-07
我不知道身边有多少人去过色达 也不知道身边还有多少人没去过 总之,这个充满魔幻奇
重庆市 2023-03-12
喜爱户外野虐↑↑↑点上方蓝色字 想了解更多活动路线,请关注公众号,每周末都有精彩
江苏省 2023-04-05
户外国内游“卡路里户外” 每个夏天, 都要去看一次草原。 城市之外的草原,总是散
浙江省 2023-06-26

关于户外运动装备变迁史,你了解多少?

[复制链接]
户外探险outdoor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4-3-3 18:09:18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w3.jpg

在《圣经》里,先民使用包括海豹、熊、鹿等动物的皮毛制作服装和庇护所,这些原始粗糙的装备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工具,也是现代装备的源头。
1991年,冰人奥兹的化石被徒步者发现。他的装备向我们清晰地展示了公元前3000年人类拥有的最先进的户外装备。
熊皮制成的帽子不仅防风保暖也是力量与地位的象征,干草编织的斗篷天然具有一定的防水性能,贴合腿部的羊皮裤子显然是经过了仔细的切割与缝制,填充了木棉的靴子不仅鞋底与鞋面使用了不同的兽皮拼接,而且结构异常复杂。

w4.jpg

▲法国阿列日省一个博物馆展出的奥茨身前复原图。图片来源/Wikipedia

最令人惊讶的莫过于奥兹的背囊:一个巨大的皮革袋子通过草绳固定在木质U形框架上, 这种结构与近代外架包几乎没有本质的区别。
这次发现证实了户外装备有着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悠久的历史,但也从侧面说明那个时代登山露营无疑是一场生死难料的冒险。
在中世纪来临前,原始装备的品类极度匮乏,也很难谈得上功能性设计,类似中国的经箧、日式负笈、油布伞、蓑衣, 甚至专门为登山而设计的谢公屐,无疑都是原始装备的优秀代表。
唯一例外的是猎人与军队使用的帐篷,它是少数历史悠久且不断发展至今的原始装备之一。

w5.jpg

▲1908年一位名叫Thomas Hiram Holding的裁缝将他年轻时候与家人横跨美国1930公里的大片草原的经历著书,并且在书中有一章详细记述关于10种帐篷的制作方法,从简单的单坡式到复杂的独木舟帐篷都囊括在内。图片来源/wiredforadventure

古罗马时期,军用帐篷为了便于运输与搭建,使用了简单的A形结构,两根木质立柱与风绳撑起皮革缝制的帐篷,为了稳定甚至配备了木质地钉,但整体制作相对粗陋。
中国汉代,可以快速搭建的幄帐不仅有金属帐构还有稳固的桁架结构,其精美程度与今天的帐篷相比也毫不逊色。

w6.jpg

▲梅·金赛穿着登山的衣服,坐在库克山艾尔米塔什附近的一个帐篷门口,一个冰锥和一卷绳子靠在帐篷的另一边。约瑟夫·詹姆斯·金赛于1895年拍摄。图片来源/National Library

进入16世纪,欧洲大陆上的金帐盛会使用的帐篷的奢华程度即使在今天也令人惊叹。蓝色天鹅绒布料制成的帐篷点缀着金线与丝绸编织的图案、顶部使用涂抹油脂的防水布料、高达几十米的立柱形成的锥形结构能够轻松容纳几十人同时聚餐。
虽然这些帐篷并不能代表原始装备的普遍形态,但它们在工艺与技术层面预示着未来装备的巨大潜力。

w7.jpg

1786年8月8日,猎人巴尔马特与医生帕卡德成功登顶勃朗峰拿下赏金,他们站在顶峰俯瞰远处洁白的群峰,神灵与野兽的居所竟然如此美妙。
这次登顶拉开了波澜壮阔的现代登山运动,也成为原始装备与古典装备的转折点。功能性、小型化、轻量化的理念与材料、设计、工艺的进步,让户外装备从原始的求生工具逐渐发展成探索自然的伙伴。

w8.jpg

地理大发现与文艺复兴的共振,让探险家们沿着拿破仑战争中诞生的安全绳索,不断攀上一座座阿尔卑斯山脉的险峰。
从1854年开始,持续半个世纪的黄金登山时代与白银登山时代,让阿尔卑斯最重要的山峰被全部登顶。

w9.jpg

▲早期阿尔卑斯地区攀登图。图片来源/summitpost.org
这场史无前例的登顶运动,在展示着人类坚韧不拔的探险精神的同时,也深刻改变了户外装备在衣、食、住、行四大领域的形态。
首当其冲的便是服装材料的进步。
19世纪初,在苏格兰橡胶厂工作的马金托什,从印地安人的玩具获得灵感,将橡胶液涂抹在衣服的布料上,优秀的防水性能和稳定的防水层让这种雨衣大获成功,马金托什的防雨衣被广泛认为是今天雨衣的雏形。

w10.jpg

▲Gabardine布料。图片来源/ebay.com
时尚服饰的代表巴宝莉在19世纪中期研发出Gabardine布料,致密的结构带来的防水防风透气的特点,让它在此后半个世纪里频繁出现在探险活动与战争中, 直到更优秀的Grenfell布料诞生。
从便携式铝合金餐具到Alexis Soyer(一位法国名厨)的魔法炉,再到更安全便携的Primus炉具的诞生,让探险家不再受地形海拔的限制,极大的提高了露营的品质。

w11.jpg

▲Primus炉具。图片来源/Wikipedia
在星空下露营不仅不浪漫而且有致命的风险,睡袋诞生前,人类一直使用毯子作为野外露营保暖的装备,直到1855年,挪威人弗里乔夫·南森从因纽特人那里学习到如何在低温下睡眠的方法,并用这种方法帮助挪威公司Fuglesang AS生产出一种缝合的皮毛睡袋。
20年后,普赖斯·琼斯拿到了这种缝制毛毯睡袋的专利并大规模商业化,普赖斯·琼斯真正的贡献却是邮件营销模式的创立,在之后的“近代装备”时期里邮件营销模式加速了北美装备产业的发展。1889年Mammut为探险活动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填充式睡袋。
古典装备时代前,猎人与军队使用的露营帐篷大都是简单的A形结构,第一位登顶马特宏峰的英国登山家温柏,依据自己多年的登山经验在1962设计出等边三角形构成的标准A形帐篷。
温柏的A形帐篷从黄金登山时代一直被使用到20世纪初珠穆朗玛峰的攀登,成为之后帐篷领域最主要的结构之一。
相比现代登山鞋的轻便舒适保暖防水,古典装备时期无论是登山还是徒步使用的靴子与奥兹的靴子相比并没有多少提高。

w12.jpg
▲Grivel10齿冰爪。图片来源/snowleader
1857 年约翰·鲍尔为攀登多洛米蒂山脉定制了一双带有鞋钉的靴子,这双靴子开启了现代登山鞋的发展,此后配合这些真正的皮质登山鞋,Grivel为高海拔攀登定制了10齿冰爪,攀登运动才真正进入技术型时代。

w13.jpg

从瑞士博物学家康拉德·格斯纳向人们展示山野的美妙,到1901年第一个露营团体(英国自行车露营者协会成立)建立,露营才开始变成普通人可以享受的活动。
“古典装备”时代末期,装备越发小型与轻量。
“北极和亚北极的土著人民发明的风衣夹克”被丹尼尔·德利斯·希尔装进了烟盒, 这种超小、超轻的防水风衣使用昂贵的丝绸与精梳的羊毛制成。
马金托什的橡胶化雨衣的重量只有5盎司多一点,而1899年霍尔丁为长途旅行定制的“幻影套件”总重甚至不到10磅。
装备的进步,逐渐消解了大众对传统露营的沉重与困难的刻板印象,并催生了环阿尔卑斯山脉装备工业带:北欧的防水服饰和背包、英国的先进装备材料、奥地利与意大利的鞋靴、法德的攀登装备……

w14.jpg

▲1862年,Kaspar Tanner在Dintikon创办了一家小型制绳厂,在这里他创造了Mammut运动集团的雏形,在制绳厂诞生后第三年,爱德沃德登顶马特宏峰的成功不仅为19世纪阿尔卑斯黄金登山年代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同时也开启了全新的白银时代。图片来源/Mammut官网

当戴着Topee帽的欧洲探险家的目光,从阿尔卑斯山脉转向更高更远的喜马拉雅山脉,他们手中的古典装备开始显得捉襟见肘,一场全球范围内的装备大发展已经近在眼前。

w15.jpg

动物皮毛令人不悦的气味已经离我们远去,柔软舒适的合成纤维像瀑布一样从先进的纺织机里倾泻而出,鲜艳的装备如同流动的霓虹闪耀于世界各地。

w16.jpg

▲1911年的纺织工厂。图片来源/Wikipedia
20世纪无疑是户外装备大放异彩的时代,它们深度嵌入我们的生活,与我们密不可分隔。

w17.jpg

世纪初,世界笼罩在战争的巨大阴霾中,与军事工业紧密相关的户外装备工业在硝烟中开足了马力,从意大利到西雅图,从欧洲的背包鞋履到北美的服装帐篷……这些曾经的探险装备成为获得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
战争的硝烟逐渐散去,在欧洲防风防雨耐用的风雨衣迅速在寻常百姓家普及,报纸杂志甚至影视媒体的传播推动了军服文化的发展。

w18.jpg

▲人造合成纤维。图片来源/Wikipedia
在北美,闻名世界的第十山地师的退伍老兵带着熟练的攀登技艺回到家乡,伴随他们的,还有战争中过剩的物资:先进的尼龙绳索,岩钉以及填充了人造纤维的睡袋……
战争这台科技加速器,让户外装备所需的材料获得了全面和深度的升级:新型战机的航空铝合金、坚韧的尼龙66、PTFE、聚氨脂、弹力纤维、合成纤维……而装备设计与结构也在拉链、魔术贴、尼龙扣具等为代表的,创新和先进的流体力学与热力学的科学应用中获得了巨大的提升。

w19.jpg

在英国高山俱乐部的推动下,掀起了一场持续30年的喜马拉雅探险热潮。如同100年前的黄金、白银登山时代,1953年珠穆朗玛峰的登顶让喜马拉雅攀登浪潮达到了顶点。
这次登顶既是一场装备的盛宴,也将古典装备的问题暴露无疑。那些适应阿尔卑斯山脉的装备来到喜马拉雅山脉,显然遇到了水土不服的难题。

w20.jpg
▲埃德蒙·希拉里和丹增·诺盖穿着登山装备。
无论是乔治·马洛里的华达呢、丝绸与羊毛混合的叠穿方式,还是埃德蒙·希拉里前卫的Brynje内衣与经典的Ventile夹克的搭配,这些古典装备的巅峰产品都难以在喜马拉雅高海拔环境里,为这些轻量化大师们提供足够的温暖。
古典装备时代,登山运动已经是科学与技术密集型运动,但这些问题的解决还要等到20世纪中后期的装备革命。

w21.jpg

在欧洲探险家不断刷新喜马拉雅登顶纪录的同时,北美西海岸两大湾区开始取代环阿尔卑斯装备带,成为新世纪的装备生产与创新中心。
每到节假日,伯克利附近的大学大道上都会聚集一群年轻人,彻夜排队等待雪屋开门。作为北美第一家户外店与装备工坊,乔治·鲁道夫的雪屋如同一座灯塔指引着无数热爱装备的年轻人。

w22.jpg
▲伯克利的雪屋。图片来源/yahoo
无论是著名登山家艾伦·斯塔克,还是湾区双雄The North Face与Sierra Designs的创始人肯·克洛普、乔治马克思,从雪屋走出的北美装备行业的第二代开拓者,引领了“近代装备”时期众多重要的装备创新。
做为北美装备邮寄模式的开创者,雪屋的背后是装备品牌Trailwise与进口品牌Donner的强强联合,从销售到生产再到进口,完美闭环的模式奠定了现代户外店运营的基本形态,甚至连店内装备的展列都是今天户外店的模范。

w23.jpg

从原始装备开始,人类就试图解决户外防水与透气这个难题,从油脂到石蜡再到橡胶,虽然可以做到滴水不漏,但透气问题始终无法兼顾。

w24.jpg
▲杜邦公司的“神奇纤维”尼龙。
1969年,鲍勃戈尔在一次试验中意外发现通过快速拉伸PTFE,居然获得了一种兼顾防水与透气的神奇材料。事实上,20世纪整个装备工业的材料革命几乎都来自这种意外的发现:
无论是化学家Joseph Shivers的莱卡面料,还是鲍勃斯沃森的60/40面料,或是Yvon Chouinard的抓绒面料。这些材料对于装备工业无疑是一座座里程碑:GORE-TEX代表科技、莱卡代表时尚、60/40代表经典、抓绒代表现代。

w25.jpg

▲GORE-TEX产品。图片来源/GOREWEAR
它们的诞生不仅重构了古典装备时期的衣、食、住、行,而且触动了未来那场席卷世界的Backpacking的琴弦……

w26.jpg

1975年,Rohan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件 SOFTSHELL 概念性软壳服装“苔原”,这种双层的防风防水服装,让户外运动的安全与舒适性进一步提升。随着此后“HARDSHELL”硬壳的诞生,装备服饰全面进入了“壳”的时代。
从古老的蓑衣到混纺的丝棉夹克, 再到软壳与硬壳, “壳”的诞生让几千年的户外服饰从 “使用” 走到了 “享受” 。我们渴望的防风防雨透气舒适终于到来。
几十年后,它们带着丰富的色彩与时尚的设计率先走进都市,成为户外装备都市化的标志。

w27.jpg

70年代末著名的《背包客》杂志里一页广告引发了巨大的反响,一条蓬松的Marmot Gopher羽绒睡袋孤独安静地漂浮在水面上。
这是一条卓越的睡袋,也是一次成功的营销,更是一次装备工业科技成就的集中展示。
在这条睡袋身上,除了全新的GORE-TEX面料外,既有现代魔术贴的发明,也有Eddie Bauer、Holubar、 Stephson等在羽绒立衬领域的贡献,还有Gerry发明的绳扣与现代全齿拉链,以及不断提升的分绒工艺获得的高蓬松度鹅绒。
事实上,Marmot这条GORE-TEX睡袋,仅仅是当年GORE-TEX全系装备中的一项。

w28.jpg
▲GORE-TEX面料与羽绒睡袋。
相比漂浮的睡袋,那些GORE-TEX帐篷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此时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The North Face划时代的Oval Intention穹顶帐篷的身上。以Oval Intention为代表的穹顶帐篷,很快就成为攻克喜马拉雅高海拔山峰的利器。

w29.jpg

从奥兹的背囊到印地安人的婴儿背架,从亨利·梅里亚姆的金属外架包到挪威的Bergans,从量产的木质Trapper Nelson到第一个现代外架包Kelty,20世纪80年代前外架包依旧是户外的标志与象征。

w30.jpg
▲第一个现代外架包Kelty。
坚硬粗犷的外形毫不掩饰曾经的辉煌与浪漫,但如果没有以Lowe Alpine为代表的内架包的诞生,即将发生的Backpacking浪潮很可能会遥遥无期。
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内架包就将外架包完全淘汰出大众市场,彻底将其赶进了荒野,让外架包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荒野之魂。

w31.jpg

▲Lowe Alpine Catalog 1981。

w32.jpg

汹涌澎湃的登山运动在这个时期催生出多样化的攀登方式,当加州的户外店灯火通明的时候,远处山谷里一群年轻人正在月光下研究岩壁的情况与第二天攀登的路线。
耐磨的Vibram橡胶鞋底、皮埃尔·阿兰的轻便攀岩鞋、赛勒斯和乔伊纳德的高碳钢岩钉与铝合金岩塞以及来自欧洲的高性能尼龙登山绳索,粗砺的花岗岩壁成为继阿尔卑斯山脉与喜马拉雅山脉之后攀登的新世界。

w33.jpg

▲乔伊纳德设备公司的全套岩钉。正是这些岩钉帮助20世纪60年代的攀岩者征服了优胜美地的大岩壁。图片来源/Patagonia网站

寂静了亿万年的优胜美地,迎来了现代攀岩运动的Stoner Master们。

w34.jpg

自1851年北美第一台胜家双线缝纫机诞生,一个世纪后缝纫机已经成为普通家庭的标配,与此同时,装备由于产能的局限正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需求。
这让敏锐的装备人士意识到,可以利用普通人家庭的缝纫机做最后的缝制工作, 这种半成品、去中心化的模式无疑具有十分超前的理念。
极高的性价比让“自缝套件”一上市就获得了用户的青睐。类似Altra Kits、Frostline Kits、Calico Kits这些“自缝套件”品牌,曾经一度多达上百个。
随着装备产业的全球化,“自缝套件”迅速销声匿迹。但这种独特的模式并不会消亡,或许在未来它将以新面目卷土重来。

w35.jpg

从20世纪初来到今天,充满激情与冒险精神的年轻背包客,他们背着新式的JanSport背包、穿着Early Winter的GORE-TEX夹克,与标志性的红色鞋带的Danner山脉之光、带着能够席地而卧的Karrimor泡沫防潮垫……这些装备随着他们的脚步沿着“嬉皮士之路”,深入欧洲的古堡、非洲的草原、南美的秘境、尼泊尔的乡村……

w36.jpg

▲Gore-Tex的发明者Bob Gore彻底改变了“壳”。
这场20世纪中期开始的背包客运动在《孤独星球》的书中找到了一条通往未来的小径。

w37.jpg

从印地安人的海豹皮夹克到GORE-TEX的软壳风衣,从装满鹿毛与木棉的Ajungilak睡袋到今天填充着超高蓬松度拒水羽绒的轻量化睡袋,从古老A形帐篷到能够抵御极地风暴的OV帐篷……
北美装备工业的大发展不仅影响了世界,也唤醒了太平洋彼岸的中国,这个拥有悠久探险历史的国度在这场装备全球化的过程里展现出独特的发展方式。

w38.jpg

1960年,中国登山队员带着欧洲装备登顶珠穆朗玛,户外装备第一次进入了国人的视线。20年后改革开放的春风让户外装备悄然进入了这片东方的热土。

w39.jpg
▲1975年登山队员所使用的装备。摄影/宋明蔚
中国南方的一座小城里,宿舍的燥热与洗漱设备的匮乏困扰着雪狮的产品经理,看着崭新的工厂和高效的流水线,满脸的汗水与疲倦也掩饰不住她开心的笑容。
她知道无论对于雪狮,还是对于正在转型的北美装备产业,中国都是最重要的一环。
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再到渤海湾,中国的户外装备产业以独特的工贸服为开端,助力中国的户外运动,这些早期的工厂成为中国第一批装备开拓者。
工厂里有一些像王吉刚一样的年轻人在心中埋下了热爱的种子,他们将在新世纪成长为中国第三代国产装备的代表。
21世纪初期,中国涌现出一批本土品牌,他们全力汲取着近百年装备工业的丰富营养,以探路者为代表的他们,形成了中国第二代装备产业的开拓者,并吹响了次世代中国户外运动的号角。

w40.jpg
▲陈明春与国产品牌强氧。图片来源/陈明春
从代工厂到自主品牌,从休闲户外装备到专业户外装备,再到雨后春笋的装备作坊,短短40年,中国的户外装备产业以相反的方向迅速走完了欧美装备工业的百年历程。
三代中国装备产业人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站在世界舞台上与欧美装备品牌同台竞技。

w41.jpg

现代装备与近代装备虽然在形态上差异不大,但诸多细节上的异化,已经展示出两代装备在理念与功能性方面的巨大变化。
通过置入灵敏的温度、心率等传感器,再搭配发热、通讯等设备,最终实现装备主动防护的目标。智能化的过程本质上是将被动防护升级成主动防护。
从被动到主动,对于极限环境里的探险家无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碳纤维、石墨烯为代表的材料进步,以纳米科技、增材制造为代表的技术进步,它们与Ray Jardine等先驱在上世纪末推动的旨在“背得更轻走得更远”的轻量化运动,改变了当下人们的出行方式与风格。

w42.jpg
▲Ray Jardine被认为是美国轻装长途徒步的权威和先锋。图片来源/instagram
这一次轻量化与古典装备时期的轻量化相比,更多的是精神与文化层面的回归。
20世纪装备大都使用低饱和度的自然色系,这反应出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与人们对荒野的态度。今天的装备除了使用大胆前卫的色彩,在廓形、细节等方面也有了显著的变化,这是当下人们舒展个性与独特审美的必然结果。
在蛮荒世界里庇护人类曾经是装备唯一的目标,随着越来越多的装备品牌踏入时尚潮流开始联名与限量,街头巷尾无处不在的户外服装似乎只剩下奥兹的熊皮帽所具有的社会意义。

w43.jpg
▲The North Face × Supreme联名款。
智能化、轻量化、个性化、时尚化的背后,是装备从雪峰到山野、从郊外到都市,覆盖所有环境与地形的结果,其本质是今天严重过剩的装备与性能所导致的困境。
如果说这种困境还只是装备前景的迷茫,那么环保则是装备更大的挑战。

w44.jpg

爱德华·艾比说:“自然不是奢侈品而是我们的必需品,就像水和面包不可或缺。”
21世纪的装备领域最重要的议题无疑是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伤痕累累的岩壁、消融的冰川、后退的雪线……早在20世纪初约翰·缪尔领导的山岳协会就开始持续不断地保护环境。经过多年的努力,环保已经成为大众的共识。

w45.jpg

▲约翰·缪尔。图片来源/Wikipedia
无论是有机棉的使用,还是塑料水瓶与尼龙的回收,抑或是羊毛皮革等原始装备材料的复古流行,在科技与未来之间,我们正在为装备寻找一条可行之路。

w46.jpg

曾经的装备无法满足人类不断探索的梦想,它们一路狂奔,与我们在山顶相拥,与我们在雪中叹息,与我们在风中欢唱。
它们也曾一改坚韧粗砾的外表,变得美丽与柔软。从追逐驯鹿到自由滑雪,从极地探险到citywalk,它们追随人类越走越远,如果有一天荒野不再适合人类踏足,它们也就没有了归途。
当我们站在最高的山峰,回望来时的长路,听见脆裂的爆响,或许在那一刻,我们会意识到无论攀得多高走得多远,最终依旧要回到那片孕育一切的荒野中去。
装备的历史是人类生存的历史、探险的历史、享受的历史,更是我们通往未来不可或缺的背囊。

撰文/禾木羊编辑/了了排版/光阳

w47.jpg



欢迎关注户外探险OUTDOOR视频号

(进入视频,点击帐号头像,加关注)

w4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广
徒户外网(TuHuwai.Com)属于中国徒者户外服务平台,特色内容有户外活动结伴,户外媒体发布,收集俱乐部活动,户外达人游记分享,徒步线路等,助你快速了解户外动态,让你出行无忧!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客服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Copyright © 2001-2020, TuHuwai.Com.
  • 浙ICP备19045099号-2 |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652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