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帖子
丹景山位于四川省彭州市丹景山镇(古九陇),距成都西北50公里,海拔1147米,境内山川
四川省 2023-03-18
2023.8.12日星期六早上8:00拓东体育馆七号门口集合徒步大哨森林捡菌子 ————
云南省 2023-08-07
我不知道身边有多少人去过色达 也不知道身边还有多少人没去过 总之,这个充满魔幻奇
重庆市 2023-03-12
喜爱户外野虐↑↑↑点上方蓝色字 想了解更多活动路线,请关注公众号,每周末都有精彩
江苏省 2023-04-05
户外国内游“卡路里户外” 每个夏天, 都要去看一次草原。 城市之外的草原,总是散
浙江省 2023-06-26

中国什么时候能拍出一部《徒手攀岩》?

[复制链接]
户外探险outdoor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2-5-19 14:10:10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什么时候能够拍出一部《徒手攀岩》?

自2019年初《徒手攀岩》获得奥斯卡以来,攀岩运动声名大噪,且一并带火了其他登山攀岩类纪录影片,如早前的《攀登梅鲁峰》和《黎明墙》。
然而直到近期《阿式登山家》的上映,一个长期潜伏在我心中的问题才彻底觉醒—— 看了这么多外国纪录片,国产片都去哪儿了?
纵使每年都有优秀的国产户外影片上映,我仍然觉得,以一部纪录长片的视角去评判,它们与《徒手攀岩》、《黎明墙》等广受好评的纪录长片有很大差距。
为什么?

w3.jpg

其实,就是讲故事

《徒手攀岩》的豆瓣评分高达8.9,基本可以认为是一部公认的佳作,但一位名叫@麻绳的网友的评价,让人觉得好气又好笑。
“这个评分也是见了鬼了,我是对这个电影非常无感。也许是对这个玩命运动无感吧,即使在电影院里,面对最后20分钟的free solo我也是丝毫紧张不起来,何况前面的铺垫实在是太琐碎太冗长了,信息量很低。”——@麻绳
冗长?信息量低?
就算说出花儿来,电影最原始的功能,其实不过是讲故事。如何完整生动地讲述一个故事,是影片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w4.jpg

去年年底,《无尽攀登》在国内上映,我便亲临现场看完了整部影片。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无尽攀登》并不是一部差劲的影片,它在拍摄和剪辑、配乐上都用心良苦,情节感人,不失为一部制作精良的纪录电影,甚至可以说是目前国内户外运动纪录片中制作水平数一数二的影片。
不过从它的故事线中,也可以看出国产户外运动纪录片普遍问题的一些端倪。
《无尽攀登》聚焦于夏伯渝2018年最后一次攀登珠峰并成功登顶的故事。影片的前30分钟简单地介绍了夏老失去双脚、几次攀登珠峰的经历和日常生活,采访了妻儿、好友和制片人等4位人物作为对人物侧面的刻画,随后的一小时便进入了2018年攀登珠峰的故事。

w5.jpg

▲无尽攀登剧照。

但影片过于聚焦于最终成功的这次攀登,而忽略了一些极佳的铺垫素材。单一故事线的线性叙事要求故事本身具有足够的戏剧性,才能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夏老本身的故事足够具有戏剧性,然而一次成功的经历,是远远不足以体现的。
《重返N39》是一部比较典型的具有类似叙事结构的纪录片,也是导演阮任艺近年来比较重要的一部作品。该片讲述了何旭东、宗同昌二人驾车沿北纬39度线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过程。

w6.jpg

与《无尽攀登》类似,《重返N39》主要聚焦于了过程本身,并且也存在不少珍贵的、具有情绪感染力的细节。
不过阮任艺对我说,在制作过程中他认识到自己的影片的其中一大不足,就是人物塑造略显单薄,人物的精神和过往,如他们当年走沙漠的原因,事件对人生的影响,又为何重新去走这条线路,都没有能够加入影片中,这些情节能够大大提高电影的深度和人物的立体形象。
《无尽攀登》也有着类似的不足,对于夏老1975年攀登珠峰失去双足的经历、16年攀登珠峰失败的经历缺少细致的描写。夏老故事的感人之处便在于不断战胜命运的挫折,却从未放弃。而只靠描绘最后一次攀登的情节,很难挖掘出人物背后的精神。

w7.jpg

▲无尽攀登剧照

我在观影现场也有幸与创作团队简短交流,剪辑师叶儒畅回答我说,这部电影在后期制作的阶段,所有的素材交到自己手中,他们尽了最大的努力将现有的素材剪辑成影片,将他们认为备受感动的镜头和故事都容纳进影片中。
现成素材有限是限制纪录片表达的一个常见问题,但并不是无法解决。这些情节也可以通过采访和图片资料,或动画、手绘的形式来弥补。

w8.jpg

▲在影片《黎明墙》中,摄制组用动画的形式为当年没能留下影像的经历补上画面。图片来源:《黎明墙》

《攀登梅鲁峰》就是一个很好的模版,攀登梅鲁峰讲述了Jimmy和同伴Renan及导师Conrad 三人历经数年,前后两次挑战梅鲁峰鲨鱼鳍线路最终成功的故事。
不过《攀登梅鲁峰》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其影片虽然用了近50分钟的片长讲述了两次攀登的过程,但中间的40分钟却细致地讲述了几年间三人各自的遭遇,Renan几乎丧命的滑雪事故、Jimmy遭遇雪崩奇迹生还、以及多年前Conrad失去导师和搭档的经历,恰恰是这些沉痛悲伤的经历,才让最后的成功显得来之不易。
可《攀登梅鲁峰》中三人也只是尝试了两次,Conrad也许尝试的更多不过影片中主要描述的只有两次,而夏伯渝可是足足去了五次珠峰,都是怎么失败的?什么支撑着夏老不懈地追求珠峰?在影片中我都没有得到答案。

w9.jpg

《无尽攀登》和《重返N39》的叙事问题,在国产纪录电影中也普遍存在。几年前同样是以攀登珠峰为题材的纪录片《喜马拉雅天梯》同样有着类似的问题,影片聚焦于圣山探险公司培养的年轻高山向导们参与珠峰攀登的故事,却忽略了这些年轻人的身世、家庭背景、入学以及成长的过程。

w10.jpg

并且由于难以得到资助和宣传,它们更难获得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来投入影片的制作。因此很多影片仅能做到完整讲述一个事情,而深层次地去挖掘、去塑造人物,则无从谈起。
著名营销顾问Simon Sinek有一个理论,想让你的顾客买账,有三个问题需要明确,首先是为什么做(Why),其次是怎么做(How),最后才是做什么(What)。
叙事的结构和选择,只是讲述一个故事的方法。是Why-How-What中的How,而想让更多的人去观看欣赏影片,取决于Why——影片为什么存在。

w11.jpg

▲黄金圆环法则的大意为:想要激励别人的行动,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是最核心的问题。为什么要拍摄一部影片,也是刺激观众观看、思考并转化为生活中的行动的关键因素。

w12.jpg

为什么存在

“为什么存在”也许说的有些晦涩,直白地说,导演想通过影片传达的精神、信念或理念才是观众选择观影的原因,而题材和叙事,只是一种达成目的手段和途径。纪录片远远不仅是记录,也承担着传播一种文化、一个概念的使命。
在中国的纪录片行业中,导演通常对一部电影起主导作用。因此导演看待题材的视角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影片的立意。而在纪录片的拍摄过程中,一些导演倾向于加入明显的个人价值判断,而另一些则倾向于较少的个人表达,孰是孰非,并无定论。
《徒手攀岩》无疑是一部强个人表达的纪录片,在影片中导演体现了自己对于Alex这个人物的理解,为了塑造一个英雄般的形象,导演细心地将Alex生活中与之相关的片段筛选出来,融合成了一部主题明显、节奏紧凑的影片,而非事无巨细不加选择地将一切塞进影片里,因此《徒手攀岩》很少有与主题无关的片段。

w13.jpg

强个人表达并不意味着虚假,在一部影片的制作中,导演或多或少、或有意或无意的会加入个人的价值判断和取向,这是对现实进行加工的必然结果。如果想要完全真实,那便不要拍影片。
强个人表达的影片中往往能感受到导演对于题材的理解和判断,所有的画面都是真实的,只是那也许不是事情的全部。熟悉Alex的朋友其实也可以通过其他的影片或采访了解到,Alex是一个可爱会开玩笑的大男孩儿,不过在《徒手攀岩》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他冷峻而理性的一面,这便是导演个人的理解。
由于导演金国威夫妇中,Chai并不是一个资深的户外运动爱好者,对于攀岩运动更是知之甚少,她看待Alex和他所做的事的视角更接近普通观众的视角,他为什么要徒手攀岩?他不害怕吗?他如何控制住自己的恐惧?这么做不自私吗?这些大家所好奇的问题,你都可以在影片中找到答案。

w14.jpg

▲Jimmy和Chai。

这也是很多国产影片所缺乏的要素,即从大众可理解的视角去看待运动本身。国内的影片制作者大多仍是由爱好者转型或者兼任,非电影科班出身的爱好者们既缺乏专业的影片制作知识,也缺乏“门外汉”的麻瓜视角。如果单单是从一个从业者或者爱好者的角度出发,很难与大众产生共鸣,说白了,自嗨。而在这一点上,《无尽攀登》显然是成功的。
相比之下,弱个人表达影片则相对客观、克制,因为更少的对素材进行筛选,所以能够表现人物的更多细节。
《重返N39》便是典型的弱个人表达影片,阮任艺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得知了重走N39这个计划,仅拿着一部DV,没有任何预期地参与到了这次旅程中。沙漠行车中陷车挖沙、找路等重复的工作,和单调的沙漠风景难免让这部影片的节奏略显沉闷,不过整片看下来,很多人物的情绪和想法都被如实记录进了影片中。
阮任艺回忆说,影片40多分钟的时候何旭东又一次因为陷车而大动肝火,在摄像机面前破口大骂。他心里却没有什么波澜,一直端着DV对着何旭东,这样的冷静让他留下了这一珍贵的镜头。也体现了沙漠行车中不断遭遇挫折后人的真实反应。

w15.jpg

▲何旭东在一次陷车后情绪失控。

但克制和客观所带来的缺点便是情绪共鸣不足,由于较少筛选,容易造成影片的节奏缓慢沉闷。虽然足够客观,贴近真实,但往往观众很难从大量的信息中提取精髓,立意不清,造成观影体验的不适。
这便是客观的代价。
不论个人表达的强弱,引起受众的情绪共鸣,是影片立意的最终目的。如果把影片视作艺术品,一件好的艺术品一定要有高尚的灵魂。
立意,就是那个灵魂。

w16.jpg

灵魂的载体

如果说立意是一部影片的灵魂,那镜头就是影片的载体。无论影片多么另类,电影就是电影,是由流动的画面所构成的实体。
因此画面的精良与否,在衡量一部作品的优劣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近年来中国年轻一代摄影师的崛起,国产影片在摄影方面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作为一部影片,画面的美感自然也是影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疆等国产品牌的普及也为摄影师拍摄画面提供了新的选择。

w17.jpg
▲主题不明显的航拍。图片来源:震撼的雅拉雪山航拍+日落延时 @家有爱犬舒狗蛋

w18.jpg

▲主题明显的航拍。图片来源:攀登梅鲁峰

不过仅有唯美画面而没有好的立意和叙事的影片,就像如今的流量明星一样,不过是空有一副好皮囊的躯壳。
从我接触摄影起,汗斯一直是我心中户外摄影标杆式的存在。不过以往我对汗斯的了解更多是通过他拍摄的图片,直到2020年的疫情期间,汗斯才开始转向视频拍摄,如今他才认为自己算是以摄影师作为职业。

w19.jpg

▲汗斯拍摄的题材广泛,但山始终是他作品中的元素。图片来源:汗斯

除了自己平时接的商业拍摄和自己工作室的一些视频外,《辛巴奇遇记》算是汗斯正经拍摄的第一部规模比较大的纪录片。
《辛巴奇遇记》的拍摄工作汗斯从头跟到尾。每一天他们都会根据要拍摄的内容制定一些基本的拍摄计划,预先想好一些必须要拍摄的场景,在过程中再根据实际的发展抓拍一些内容。所以实际上,一部影片在最终呈现前,全部素材要经过2-3次筛选,第一次,便是来自摄影师。

w20.jpg

这种筛选或有意或无意,也许是天气或者运气的原因没有抓到,也许是摄影师根据自己的判断来捕捉镜头,形成了对现实的第一道艺术加工。这也充分说明了导演与摄影师之间需要有充分的信任与默契,不契合的摄影师只会让导演更难讲述心中的故事。
户外运动纪录片之所以特殊,其中一个重要的特性便是这类影片对于摄影师有极高的要求。摄影师不仅要拥有与被拍摄者相近的户外运动经验,并对自己要拍摄的事物有充分的了解,也要具有充分的审美能力和镜头捕捉的能力。
而现实中的大部分普通摄影爱好者是没办法同时兼顾这两项工作的,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户外摄影师通常由爱好者转型而来。《徒手攀岩》导演之一的金国威,便是兼任攀登运动员和摄影师,一方面他是北面赞助的职业登山家,另一方面他又是国家地理的签约摄影师,对于攀登运动的熟稔和理解让他成为了摄影师和摄影指导的不二人选。

w21.jpg
▲图片来源:Instagram @jimmychin

由于摄影技术的不断进步,技术主义大有成为主导力量的趋势。拍摄优质画面的门槛逐渐降低,越来越多的运动爱好者可以在微单、无人机和后期软件的帮助下拍到不错的画面,这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航拍镜头的泛滥。
我并不认为航拍技术的进步和后期处理技术的进步是一件坏事,不过就像音乐一样,优秀的摄影师能为画面和镜头注入人文气息,可能是一种情绪、一个眼神、或者一个偶然的动作,这样的镜头能够让人感受到人是作为故事的主体出现的,而非简单地呈现一个美丽的构图或者某个壮观的景色。
汗斯也认为,虽然大景摄影师必不可少,大景风光在户外纪录片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但更重要的是镜头中的灵魂,这也是好摄影师与普通摄影师的区别。好的画面能从细微之处传递情绪,而不止通过星空、延时、航拍这样技术的堆砌来给画面带去美感。如果这么说难以理解,不如欣赏一下著名摄影作品《阿富汗的女孩》。

w22.jpg

▲著名的《阿富汗女孩》,没有妆容,没有布光,也没有特殊的构图,仅通过一个眼神传达了女孩对于战争的恐惧。图片来源:National Geographic。

不过也有这样一种类型的纪录片,可以脱开故事。《山地自行车之旅》(Life Cycle)就是典型的例子。这部电影的结构类似散文,从头至尾充斥着酷炫自行车动作的慢镜头,辅以诗歌一样的散文作为旁白,却在豆瓣上获得了高达8.8的评分。
这种影片的功能更接近广告,重点在于通过镜头和剪辑直接传递情绪,或者表达题材的美感,而非讲述一个故事。实际上,这也是国内影片中最有能力做好,也是做的最好的一类影片。
当然也有很多人无法接受这种类型的影片,Life Cycle的1800余条评论中有3%的差评,主要的攻击点便是这部影片没有剧情、华而不实。

w23.jpg

我不去评价这样一部影片是好是坏,从大众的评价和口碑上来说,它无疑是成功的。国内并不缺乏能够将运动拍摄的极具美感的摄影师,这也是国产影片可以努力的一个方向。

w24.jpg

资本的选择

我虽然看过不少纪录片,但对其制作的体系与流程几乎毫无头绪。在与朋友聊天的过程中,我满脑子浆糊的联系上了Outdocs的项目负责人雪莹。
Outdocs中国国际户外影像展,是目前国内唯一的本土的户外影像展览。2019年,Outdocs成为面向国际征稿的大型户外影像展。几年来他们一直致力于在国内推广户外生活方式,除了每年固定在广州举办的影展外,也与许多露营活动合作举办公益影展。
也因为他们特别的身份,我从他们的口中获得了一些国内影像的大致状况。2021年,Outdocs从国内及国际,共获得了1351部有效影片投稿;2020年,这个数字是1228;2019年,993部。

w25.jpg

▲图片来源:OUTDOCS

而2021年,来自国内的投稿只有55部,2020年,这个数字是32。国产户外影片占全部影片的4%左右。
这个比例低的令我震惊,我原以为一个面向本土的影像展览,国产影片应该占据一大部分才对。雪莹也告诉我,这个数字也同样低于她们的预期。
是什么限制了国产影片的产出?

w26.jpg

▲图片来源:OUTDOCS

相比于国内蒸蒸日上的电影市场,纪录片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在资本市场中的发展。纪录片制作本身充斥着不确定性,这是它的魅力,也是其弊端。
不像普通的电影,纪录片没有固定的剧本,在投资者的眼中,没有剧本等于无法预判成片质量,也便无法判断其回报率,故风险极高。因此在追求可控和可量化的投资者眼中,除非成片摆在眼前,否则投资纪录片是具有极高风险的投资行为。
而运动题材则更加重了这一现象,即便是在电影中,运动题材也往往回报率不高。从事电影相关行业的朋友告诉我,《了不起的老爸》算是是体育类题材电影中的一个特例,在原本的预估中,这部电影的票房成绩只能达到五千万。得益于档期的选择,和影片本身立意具有大众共鸣,才最终取得了预期票房3倍的成绩。

w27.jpg

《徒手攀岩》在国内取得的票房成绩也只有两千万到三千万,还是在有了奥斯卡获奖和“徒手攀岩”的双重加持的前提下,才取得了这样的票房成绩,尽管对于攀岩这个题材,这个成绩也可谓非常优异。
这些毕竟是极端个例,对于大多数运动题材电影来说,能回本已经是一个不错的成绩。我不禁考虑,商业成功是否也可以作为一部影片质量的衡量标准,不过考虑到市场对于影片的选择往往有一定的波动,所以这个问题没有确定的答案。
但为什么BBC、美国国家地理却能拍出优秀的纪录片呢?

w28.jpg

▲BBC出品的纪录片大概这辈子都看不完。

一位电影相关从业人士告诉我,BBC的投资方式类似于国内的央视,通常BBC可以依靠其电视频道的播出获得相应时段的广告利润,手握版权也让BBC可以依靠出售展映权来获取相应的利润。此外,BBC作为英国最大的新闻媒体,其利润也不可能仅来源于纪录片所产生的利润。
因此BBC雄厚的资本也能支撑更长的制作周期和更多的人力物力投资。相应的,他们所制作的纪录片质量也相对更有保障。
而陈春石告诉我,在拍摄央视纪录片《雪板的尽头》的时候,一集25分钟时长的纪录片所获的的资金大约在20万元左右,5集的总投资也不过是100万元左右。然而为了获得更高的回报,央视通常会将制作的重心放在一些更受大众青睐的主题上,比如《舌尖上的中国》。

w29.jpg

并且央视要求的制作周期短,平均一部影片的实际拍摄时间只有十几天。这让他没有充足的时间和资源去对事件进行跟踪和制作,而对于一部优秀的影片来说,这一过程通常会持续至少2-3年。没有制作周期和资金,也就失去了质量的保证。
相比之下,虽然制片人柯庆峰不便透露具体数目,《无尽攀登》的制作成本也至少在千万元级别,为了拍摄和制作这部影片,他甚至抵押掉了自己的房产。然而在影片正式上映后,其票房成绩仍然不尽理想。
不过阮任艺却给了我不一样的答案,他认为,只要能接受向甲方爸爸稍稍低头,大多数情况下资金还是一个可以解决的问题。这大概说明事实上还是有投资方愿意为纪录片买单,只是这种情况下导演可能需要在影片的艺术性上有所牺牲。

w30.jpg

▲正在工作的阮任艺。图片来源:阮任艺

向甲方低头也会造成一个问题,市场的选择与投资者的选择往往是相互作用的,流量明星之所以能够获得商业成功,就是因为他们符合更多观众的审美取向,而投资者为了获取更大的回报去迎合大众审美,久而久之,这样的相互选择将一些优秀的创意和故事挡在了市场之外,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形。
这两股力量改变任何一方都是难上加难,追求高利润是资本的本性,这点不可能被改变。而想要提高大众审美则是一个长期且艰难的过程,尤其是,当“同学们,今天美术/音乐/体育老师生病了,这节课上数学/语文/英语。”这种话语仍然能够引起高度共鸣的时候,想要在一个审美能力匮乏的环境下提高审美能力,几乎无异于异想天开。
不过这并不是国内独有的问题,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市场都是生产的主导力量。如果艺术情操和理性认知是大众普遍追求的目标,漫威也就不会是今天的漫威了。

w31.jpg

w32.jpg

不容乐观

在任何国家、任何行业,都会存在大大小小的诸多问题。即便着眼于国产户外运动纪录片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所看到的也并不是满目疮痍。几年前的《第三极》,我至今仍常常回顾,只可惜这部影片是人文地理题材。
不过眼前大大小小的问题,看起来并不能一蹴而就地解决,一个社会也许可以让每人家中都藏书万卷,却不可能人人满腹经纶。不仅仅是户外运动纪录片,整个纪录片行业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所以,中国什么时候才能拍出一部像《徒手攀岩》一样的电影呢?

w33.jpg



欢迎关注户外探险OUTDOOR视频号

(进入视频,点击帐号头像,加关注)

w34.jpg

w3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广
徒户外网(TuHuwai.Com)属于中国徒者户外服务平台,特色内容有户外活动结伴,户外媒体发布,收集俱乐部活动,户外达人游记分享,徒步线路等,助你快速了解户外动态,让你出行无忧!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客服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Copyright © 2001-2020, TuHuwai.Com.
  • 浙ICP备19045099号-2 |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652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