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帖子
丹景山位于四川省彭州市丹景山镇(古九陇),距成都西北50公里,海拔1147米,境内山川
四川省 2023-03-18
2023.8.12日星期六早上8:00拓东体育馆七号门口集合徒步大哨森林捡菌子 ————
云南省 2023-08-07
我不知道身边有多少人去过色达 也不知道身边还有多少人没去过 总之,这个充满魔幻奇
重庆市 2023-03-12
喜爱户外野虐↑↑↑点上方蓝色字 想了解更多活动路线,请关注公众号,每周末都有精彩
江苏省 2023-04-05
户外国内游“卡路里户外” 每个夏天, 都要去看一次草原。 城市之外的草原,总是散
浙江省 2023-06-26

众神的家园:中国最高巨树“德仁玛圣”攀测科考记

[复制链接]
山野杂志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3-1-18 00:38:04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本文刊载于《山野》杂志2022年冬季刊



文/ 刘团玺

中国西藏察隅县贡日嘎布曲边的布宗村,生长着一棵迄今被发现的中国最高巨树“德仁玛圣”(意为伟大的巨树),经攀测科考队测量,这棵云南黄果冷杉高83.4米,创造中国最高巨树新纪录。

video: 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2757340537560711168

野生动植物摄影师奚志农于2002年创立“野性中国”,宗旨是“用影像保护自然”。除了通过记录野生动植物的生动影像来唤起公众对野生生物和自然环境的关注之外,奚志农和团队也将所拍摄的资料分享给动植物专家,为科研工作提供支持。

2011年,奚志农在一期《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封面上,看到了一棵3200年树龄、高达75米的北美巨杉照片,深深印在了脑海中。为中国巨树留影的愿望在他心中萌芽,他开始追问:“中国最高的大树在哪里?”

w3.jpg

△巨树科考团队在树下合影(图/ 徐小龙)

2018年2月,奚志农团队在云南腾冲开启了为中国巨树留影的计划,“野性中国”的摄影师拍到了高30余米的大树杜鹃王。2021年,作为攀树技术的负责人,我应邀参与奚志农团队完成了高黎贡山的前中国最高巨树“秃杉王”的攀测科考。

2022年8月,在奚志农团队的协调组织下,一支近20人的科考队前往西藏察隅进行攀测科考。我与蒋俊文教练、河子(郑怀周)负责攀树技术系统;钟鑫、王孜与他们的同事都是中科院及辰山植物园的自然科学学人;“野性中国”与其他两家媒体机构则负责影像记录。

我们此次攀测科考的目的是:携带攀树装备器材、测量工具、植物学采集工具、无人机等,开展无伤害性的攀登上树,考察、拍摄、测量巨树与这片群落,精准测量树高等数据。

w4.jpg
发现“德仁玛圣”


王孜是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即将毕业的在读博士,作为此棵巨树最早测绘者与揭幕人,他说:“这棵树的信息是2019年我们在科考调查时,从219国道的工程勘探队那里获得的。他们说河谷中有80米以上的巨树,并且用全站仪实测至少有3棵高80米以上的巨树。2022年,我最终锁定了河漫滩与山麓连接处的这棵巨树。第一眼看见它是在无人机遥控上,感觉‘远超主林冠,恍若天选’。实际看到它时,目测树形属于瘦高型,整体尖削度比较小,很难在基部判断高度。根据我已有的经验,超过70米的巨树胸径一般超过2米。于是当即测量了高1.3米处的胸径和板根上胸径,分别是231厘米和207厘米。当即就确定它是目前中国冲击80米级巨树冠军的最强选手了。之后趁着还没天黑,使用无人机吊绳初测了净树高,是82.9米。”

w6.jpg

△仰望巨树(图/ 陈琴)

从地理接近性讲,此棵巨树所在位置非常遥远且偏僻。它位于尚未全线连通G219国道的边上。伯舒拉岭、独龙江之源、怒江大峡谷、丙察察、岗日嘎布山、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我们一路经过这些壮丽风景,经历了诸多风险及变量,最终才得以抵达。

当上察隅镇布宗村的扎西书记带我们到贡日嘎布曲边上停下车的时候,我们站在河边仰头看到了它!它与其他几棵巨树并行细细扭扭地杵向天空,王孜说:“就是它了!这棵中国最高巨树!”

w7.jpg

△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辰山中心负责人钟鑫(右)攀树科考,记者记录(图/ 刘团玺)

我们爬了个三四米斜坡,一下就进入到郁郁葱葱的森林里,这是一片完整的林冠庇荫富集的森林。第一感觉宛如电子游戏场景的切换,很不真实——我们从昆明、大理出发,历经了4天的越野车比赛般的行程,现在终于抵达这里,忽然进入仿佛虚拟世界中的魔法森林。但这的确是现实的存在,这是保存完好的针阔叶混交林。


成功将主绳挂上巨树


我们作为攀树技术的教练团队,在林中选择了一棵20多米的大树,继续给王孜、钟鑫培训攀树操作。我们明确的标准流程是:青年学者务必受训,并学会独自操作20米高树攀树并下降,成功操作3次即可通过攀树考核,方能上树科考。

w10.jpg

△本文作者采集垂直梯度分布叶片(图/ 张炜)

蒋教练与野性中国的摄影师小辉尝试用无人机飞行挂绳:携带轻便体轻的攀树豆绳,飞到冷杉的树杈平行高空中释放,豆绳另一头下垂豆包坠地,再打绳结把攀树绳拽拉上去。

科学家攀树实践颇为顺利,两位青年学者很快掌握了基本操作,正在加强技术熟练度。然而,我们教练员在巨树这边采用飞行式挂绳却进展不顺。第一个下午前后尝试了5次,无一成功,无人机甚至在最后一次发生坠机,所幸只伤及了螺旋桨。此后不得已,我们就采用攀树用的专业超级弹弓继续打豆绳上树,尝试了七八次,大都差之毫厘。

太阳一落下,天色很快就暗下来了,我们只能悻悻地返回上察隅镇。

第二天上午,我们再次来到巨树下,小辉又尝试了5次无人机飞行挂绳,都失败了。

w11.jpg

△通过打“弹弓”的方式进行攀树挂绳(图/ 徐小龙)

我和蒋教练不得不继续采取传统“弹弓”打射“豆绳豆包”方式:双人绷直了橡皮带扣起来,蒋教练对准空中35米左右横出来的树杈,一声鸣音之后,豆包越过树杈从另一头垂下来了!

经过10余次无人机的失败,以及15次弹弓失败,终于成功挂绳了!

之后,我们把攀树主绳拉上去,3人体重吊挂于主绳上做了测试,安全评估通过。我们教练组的3人依次把3条攀登主绳布置好了,其中两条为单绳、一条为双绳系统,依次带王孜、钟鑫、科考摄像师轮番上树进行科考观察、样本采集活动。

就巨树攀登而言,当树高或首个树杈超过30米时,攀树的最大难度在于主绳挂绳过程。国际上一般多采取气枪、攀树弹弓方式,但前者在国内又有严格管制;无人机带牵引绳的难度,主要是需要飞手DIY一套释放系统在空中打开豆包,所以其成功概率受制于飞手经验及释放装备。

为保护巨树,我们采用编制绳索打绳结或扁带在其主干上,其主干承受人类体重,无摩擦及其他固定铁器锚点。这也是国际攀树的基本原则。

w12.jpg

△巨树需5人围抱一圈(图/ 徐小龙)

技术方面,我们教练采取攀树安全带、Akimbo、攀树短绳系统等组合方式进行攀登及下降,因为我们除挂绳之外,还需要在空中配合科学家作业,保护及监管他们的器械操作,万一发生意外时还需要进行空中救援和处理;其他人采用单绳技术进行攀登,每个人采取了4套上升器的攀登方式,即手升、胸升、膝升、脚升,原理为采取小碎步踩踏方式,对熟练度有要求,基本靠核心肌群与平衡力的支撑。


精确测得巨树高为83.4米


钟鑫和王孜在主绳挂好的后面3天科考时间里,分别攀登上树3次,抵达了树高约50米的位置。我们教练团队则从树顶到基部,每间隔5米,给科学家采撷了巨树的树叶、附生植物、依生菌类苔藓等。

最后一天,我陪伴及保护钟鑫、小龙攀爬到那个标志性的“U”形树杈那里,这是主树干在50米左右高处分生出来的一个副树干,副树干最终的最高位置约为68米左右。在此位置,钟鑫观察与采集了若干植物样本。

我们环顾四周,是郁郁葱葱的贡日嘎布曲的原始森林,那些高大的不丹乔松、云南松、华山松、大黄果冷杉,高高耸立。俯瞰贡日嘎布曲,河流已变成了一条窄流,苍翠、饱满、丰富的森林生境,展现在我们眼前。

w15.jpg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王孜(左)采集科考(图/ 张炜)

记者小龙携带着摄像摄影器材一边拍摄,一边感叹:“哦,这是我最特殊的一次采访!太美了!”

我们悬挂了3条主绳,其中最高的一条设置在距离树顶约4.7米的主干上。前后以它为基准,采取机械卷尺拉直到地面树根的方式,结合最后拉钓鱼竿的方式,进行组合测量。又结合无人机悬挂攀树豆绳的方式测量了3次树高。

通过攀树机械拉尺的“直接测量法”与无人机悬吊“攀树豆绳”的传统方法相结合,完成了6次测量,确定了树梢、树干基部高度,最终确定该云南黄果冷杉的高度精准测量值为83.4米,胸径2.07米,误差为0.1米。

科学工作者们最终安全顺利地完成了攀爬、考察,除全高程生物样本取样分析及标本保存之外,也全面开展了对该区域整体生境以及巨树群落的考察,包括优势关键物种云南黄果冷杉及其附生与伴生植物系统的调查采样分析、标本制作、种群样地调查统计分析、巨树群落附生植物统计等工作。

w16.jpg

△中国巨树云南黄果冷杉等身照,高度83.4米(“野性中国”工作室 摄影及合成)

奚志农团队同期完成了巨树等身照的影像素材一线拍摄工作,已完成后期处理,即在明确主透视的基础上进行取舍拼接,最终,80多张照片合成出本文中的中国最高巨树等身照。这也是奚志农团队继高黎贡秃杉(前中国最高巨树纪录)巨树自然影像完成后的最新目标。

在国际自然影像领域,针对巨树的等身照拍摄与纪录,以及因此扩展开来的攀树测量和科考工作,中国在创新能力、执行能力等方面均走在国际前沿。

那么,它多少岁了?在布宗村这片原始群落中,附近100米外有自然倒下死去的另外几棵云南黄果冷杉,科学家们对照其年轮和胸径进行建模,推算出这一中国最高巨树年龄约为380岁。

当我们工作完成之时,我们采取了多段双绳下降。最终,不会在树上留下任何永久性的人类物件,没有一点伤害,云南黄果冷杉依然继续它的生命旅程。


全球又一巨树群落


“攀树时身临其境,树冠生态系统与林下生态系统就像两个世界,通过绳索,在两个世界穿梭的感觉太令人兴奋了。短短几十米的高度,就像是跨越了湿润森林,来到了干热河谷一样。从感官层面一瞬间体会到了巨树上的环境多样性和异质性。这是完整的巨树群落,一次难得的科考机会!这次科考对于研究这区域的生物群落演化及生态适应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可能帮助学者解决科学谜题,比如探寻巨树如何把水分和矿物质营养从树根输送至高高在上的枝头。同时,树冠层生态科考、附生植物生态研究,及这个区域新种的发现,是今天自然科学领域的‘新大陆’。未来仍将继续在这片区域探索中国最高树与高树群落的秘密。”王孜如是说。

w19.jpg

△攀测技术人员郑怀周在接近树顶攀测采集(图/ 柯炫辉)

钟鑫是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上海辰山中心的青年学者,科考结束后,他说:“从去年的秃杉,到今年的不丹松、云南黄果冷杉巨树的发现,可以说,从滇西北到藏东南有着全球第四大巨树分布中心。那些高于70米、树干树枝上附生的大量植物,形成壮观的空中花园,给森林生态和生物多样性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这就是我们所定义的‘巨树’。这棵云南黄果冷杉,在它的生长过程中,应该有过两次自然伤害,比如40多米高处的树枝是枯死的,所以可能导致它内部激素分泌的变化,使它非常快地生长,远远超越了其他巨树群落。”

奚志农则表示:“83.4米是一个数字,但它不仅仅是一个数字,这其中蕴含着从一棵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的时间重量,也包含着从一粒种子变成一片森林的生命延续。科学家们前赴后继地奔赴无人烟的深山,找寻的不是一个又一个让人惊叹的数字,而是一次又一次的自然奇迹。”

在地球上,生命系统遍布最广以及最长寿的是植物系统。巨树往往多高寿,他们是无言而见证时空的众神家族。

w20.jpg

△仰望巨树群落森林里的其他三棵巨树(图/ 钟鑫)

巨树生长的基本条件,首先是丰富充沛的水热因素。高黎贡山、岗日嘎布、喜马拉雅南坡等,犹如一座连接亚洲大陆中部和南部的巨型地理桥梁,接纳了来自孟加拉湾来的印度洋暖湿气流。同时,具体生境如果遥远偏僻、安静无风、人迹罕至,将使巨树家族逃脱被吹倒、被砍伐的厄运,从而这些众神的家园得以保全。

在中国,从墨脱的喜马拉雅南麓的不丹松巨树群,到台湾以及到高黎贡山脉的台湾杉(秃杉)群,到岗日嘎布山脉的云南黄果冷杉巨树群,在这片亚热带气候的山脉中,生长着成片的原始针阔混交林。水分充足、温度与海拔适宜、人为干扰少、峡谷无风的小地形,使得巨树得以充分发育,形成完整成片的原始森林,造就这里成为中国生物多样性恢复的“大本营”。

这些巨树群落,成为众多生命的庇护所,也是中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

w21.jpg

更多科考影片

w22.jpg

video: 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2757341556357152769
w23.jpg

video: 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2757343006697144320
w24.jpg

video: 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2757344262706642947

ABOUT

《山野》杂志

与中国登山户外运动共成长!

热线:01067154355

投稿邮箱:

shanyecma@qq.com

w25.jpg

往期精彩回顾


    【美图来袭】大自然的美丽与艰辛

    【厉兵秣马 蓄势待发】2023中国登山协会第二期攀岩裁判员讲师培训班成功举办

    【反兴奋剂小课堂】典型案例分析—慎用营养、保健品



w26.jpg

w27.jpg
在看点这里
w2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广
徒户外网(TuHuwai.Com)属于中国徒者户外服务平台,特色内容有户外活动结伴,户外媒体发布,收集俱乐部活动,户外达人游记分享,徒步线路等,助你快速了解户外动态,让你出行无忧!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客服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Copyright © 2001-2020, TuHuwai.Com.
  • 浙ICP备19045099号-2 |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652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