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帖子
丹景山位于四川省彭州市丹景山镇(古九陇),距成都西北50公里,海拔1147米,境内山川
四川省 2023-03-18
2023.8.12日星期六早上8:00拓东体育馆七号门口集合徒步大哨森林捡菌子 ————
云南省 2023-08-07
我不知道身边有多少人去过色达 也不知道身边还有多少人没去过 总之,这个充满魔幻奇
重庆市 2023-03-12
喜爱户外野虐↑↑↑点上方蓝色字 想了解更多活动路线,请关注公众号,每周末都有精彩
江苏省 2023-04-05
户外国内游“卡路里户外” 每个夏天, 都要去看一次草原。 城市之外的草原,总是散
浙江省 2023-06-26

课堂丨11月哀牢山之殇:山野有清风也有猛虎!

[复制链接]
徒步中国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1-11-30 22:25:57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哀牢山遇险事件揪心很久了。

11月13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4名队员进入镇沅县哀牢山,开展森林资源调查;

11月14日,四人在与司机约定出山时间未出山;

11月15日,当地村民、消防等进山搜救;

11月18日,失联事件网上发酵,引起更多关注;

11月20日,搜救人员于简易宿营窝棚下游发现雨衣碎片及排泄物……

据央视报道,普洱和玉溪两地协同合作,从两头向中间合围搜救,玉溪前方指挥部也不断前移,并在救援中加大无人机、直升机的喊话频次。

搜救投入专业救援人员和当地干部群众8000余人次、车辆150余辆、卫星电话100余部、无人机50余架、直升机10架次及相关物资、技术装备。

雨衣碎片。图/南方都市报

搜救规模不可谓浩大。

失联7天后发现的一些线索让人在心惊中仍保留着希望。

希望搜救人员很快就找到他们了。

希望他们能再坚持抗一下下。

希望所有人都平安归来……

11月21日18时33分,哀牢山玉溪市新平县水塘镇,调查样地东南方向直线距离1.85公里处,3名失联人员被发现,已无生命体征。

11月22日8时32分,第4名失联人员被发现,已无生命体征。

w3.jpg
搜救中。图/南方都市报

w4.jpg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

11月24日零时左右,4名失联人员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运送至镇沅县殡仪馆。整个转运过程长达40小时。

据媒体报道,在搬运遗体前,现场人员给每位遇难者点了三根烟,以慰亡灵。

4位地质队员,最大的32岁,最小的只有25岁。

他们是被自己的同事发现的。地质调查局昆明中心自己组建了一只小分队,在山上搜索了接近一周,最终到达了那个地点。

走在最前面的那个人,最先看到了自己队友的遗体,马上转过身,抱住身后的人大哭。

——引自《在哀牢山,四个丈量森林的人离开了》


w5.jpg

关注遇险事件始末和相关报道,缘于自己对于地质工作的敬意和亲切——经常野外工作,是地质和户外很相近的地方。

不同于户外的休闲,在我眼中,地质工作更多了一份责任和崇高。

但,山野不问初衷。

关于事件本身的报道和反思相信你已经看过不少了。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在此,我想以一位户外人的切身体验,聊一聊最近从相关报道中发现的容易被误解的地方,给向往山野的人一点切实的提醒。



为什么是哀牢山?

误区一:海拔和危险系数正相关。

哀牢山不高。

哀牢山位于云南南部,海拔大多一两千米,最高峰海拔也不过3166米,与云南经典户外线路雨崩徒步沿途的上雨崩村相当——与动辄三四千米往上爬的云贵高原相比,这点高度实在不算什么。

w7.jpg

但,关于山野的一切从不唯高而论。

今年十一,因为天气陡变,我曾在海拔两三千米的新疆乌孙古道被冻到怀疑人生,并与同行的老队友们达成一致意见——比去年西藏珠峰东坡海拔5100米的营地都冷!

海拔之外,当时当地的空气湿度、温度、风力等天气状况及地形地貌、植被状况等,都会影响具体的身体感受。

海拔高的自然自会让人敬畏,但也不要小瞧了低海拔地区的威力。

哀牢山地处低纬度地区,内多亚热带灌木丛林,哀牢山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副站长杨效东此前曾这样描述:
“   进入山上的密林,和你在电影《侏罗纪公园》看到的一样”——明明外面的阳光很好,但密林深处光线并不好,尤其雨天,不容易看清路,人容易失去方向感;黑暗中还会有树枝、溪流、深沟的拦阻。”


w8.jpg
起微山。图/队友

户外达人@闪米特老师在提及此山时,曾以起微山为参照。

一提到“起微山”,我瞬间一激灵,并立时翻出了去年11月的朋友圈悲惨记录。

w9.jpg

w10.jpg

即便当时队伍里有十几号人,

即便领队曾经走过这条线,

即便我们下载了专业线路轨迹……

在这么多即便面前,钻入密林织就的藤蔓交错的迷宫里时,仍然让人感到渺小和无力。

被密林裹得太久了,情绪也会逐渐崩溃。

不要妄以高低论凶险,不要轻视任何一座山。

敬畏,是踏足山野的首要要求。



疑似失温?

误区二:失温?

哀牢山事件中,据现场救援队员描述,“4名遇难者衣冠较为完整,也没有被野兽侵害的迹象。

被发现时,其中一名遇难人员衣物掀起,呈现典型的失温症状。”

失温是目前最合理的推测。

但,在真相之外,大家对失温的认知似乎比真相本身更让人迷惑。我曾在一篇文章下看到一条留言,几乎涵盖了对失温成因和过程的全部误解:

w12.jpg

整个身上的衣服被淋湿才会导致???

有冲锋衣、迷彩服……就不会导致失温???

失温确实是个过程,不会一瞬间,但真的可以很快……

失温,顾名思义,体温低于正常体温,人会逐渐随之丧失意识甚至昏迷死亡。它并不只有在极寒环境中才会出现,也并不是只有全身被淋湿才会失温。

今年十一乌孙行程中,因傍晚大风突起,温度骤降,尾队一位姐姐便出现失温症状——当时压根没有下雨。

w13.jpg
2021十一乌孙古道。图/队友7DAYS

从看似休闲的苍山,到令人闻之色变的鳌太;

从成熟的景区大五台到荒蛮的山野小五台;

从春季到冬季……

稍有疏忽,失温,便伺机而动。

“风、湿、冷”是它的鬣狗,无论地方或季节,满足其中两项,便有被围猎的危险:

    暴露在寒冷中,衣物不够保暖——“冷感”;

    没有遮蔽之所,或是衣物不够防风——“风”;

    遭遇雨雪天气,或是衣物汗湿——“湿”。


w14.jpg

关于失温的各个阶段和表现,分类大同小异:
一级,轻度失温:33-37°C颤抖、心律升高、排尿变多、呼吸频次升高、肌肉不协调、蹒跚、行为异常。二级,中度失温:29-33°C恍惚、颤抖减少甚至消失、虚弱、思维麻木、智商降低、口齿不清、记忆障碍、视觉障碍、心律不齐、瞳孔放大。三级,严重失温:22-29°C昏迷、神经反射消失(对疼痛没有反应)、呼吸频率和心律极低、低血压、可能出现心室纤颤、患者无法自主调节体温。四级,致命阶段:低于22°C肌肉僵硬,很少能觉察到心跳或者呼吸、很容易出现心室纤颤然后真正死亡。


若不能初期早发现,或集体失温无人看护,拖进了2级以上失温状态,不能立即转到医院救治的话,户外环境下基本大概率会出事儿了。

w15.jpg

坏天气中,空气的对流会迅速带走温暖,“风寒效应”足以致命。

图源/horhay hopkins上传的《ridge climb in wind and rain》

更何况,失温后会出现行为和言语异常,以及智商降低,若集体失温,很难保证不因此遭遇更多风险。

山里,最不缺的就是隐藏杀手和致命风险。



“防水防雨保暖衣裤鞋”?

误区三:我有防水冲锋衣,万事大吉。

处理失温的方法一般从三大诱因着手:

    “躲”——转移到避风处,必要时快速搭起帐篷。不要直接接触湿冷地面,利用睡垫或衣物等将患者与地面隔绝,防止核心体温继续流失。

    “换”——擦干身体换上干的、暖和的衣物!湿冷衣物带走热量的速度据说是干燥状态的25倍!

    “补”——湿度补充热量/能量,辅助回温。


不管哪种处理方式,都需要与之相关的装备支撑。

很遗憾,大概因为任务时间不长,没有考虑极端状况,四人除专业森林测量工具外,其他如替换衣物、雨衣等物资携带有限。

据媒体披露,除作业森林测绘工具外,4人携带的食物包括:

2包蛋黄派、4罐八宝粥、1包巧克力、1包瓜子、4包鸡翅、4瓶饮料;香烟若干;

衣服包括:

    A(黄色冲锋衣+保暖内衣),

    B、C(迷彩服+保暖内衣),

    D(羽绒服+配发的冲锋衣)

【逝者安息,此处隐去四人名字】

w17.jpg

图源网络新闻

在装备是否妥帖齐全引发公众热议后,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党委书记曾在回应南都记者提问时表示,

“我们给野外所有人员配备探路者防水防雨保暖衣裤鞋。妄自揣测一次性雨衣就更荒唐了,那是工作人员在山上作业时视具体情况用来防护粘性草籽的。”


非针对此回应。

只是,在看到“配备探路者防水防雨保暖衣裤鞋”句时,我很想对对自己的冲锋衣物等很自信的人说一句

——要相信装备,但也不要过分迷信某件装备啊!

户外带队出发前,我们会要求一定携带非一次性雨衣。

总有朋友信心满满来争论,说我这冲锋衣裤是防水的!我不用带雨衣!

w18.jpg

每件装备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冲锋衣的确功能强大,但也请不要神话它。优质冲锋衣裤也确实能起到一定的防水效果,但大雨滂沱中再好的冲锋衣裤也很难扛得住。

该带的都还是得带,别拿自己的生命安全去讲价。



此外,各种报道中似乎都会有意无意强调

“四人都当过兵"

底子好,身体强健

纵然可以给我们更强大的支撑

但安全是由一串环环相扣的组件合成的

——认知、经验、装备、预案,甚至运气……

任何一种缺失都可能带来莫大的隐患

近年来,自己愈发有体会

户外次数越多,胆子却越小

我们可以适度探险,却绝不能贸然冒险

对山野越是敬畏

出行便越是谨慎

愿四位小哥哥安息。

希望大家在每次的户外出行中

也都能再慎重一分

再安全一分


附链接:

户外不是“蛮走”,懂得这些原则才是真行家!

国庆长假出行,你的户外装备选对了吗?

课堂 | 出门在外,如何不被雷电击中?


课堂 | 向死亡说NO,户外突发危险的处理原则

课堂|11人海滩遇难,疑似夺命的离岸流是什么?

课堂|这份暴雨自救指南,超详细实用!

课堂 | 南山山林大火给山友带来什么警示?

课堂 | 被毒蛇咬了一口,如何优雅地活下去?

课堂 | 深圳一男子爬山6小时险些丧命,关于这病你不知道的事!

课堂 | 13条人命的代价——恩施躲避峡事故启示录





欢迎关注《徒步中国》▼
w21.jpg

《徒步中国》活动商城中国深度户外旅行线路100条▼
w22.jpg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徒步中国》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广
徒户外网(TuHuwai.Com)属于中国徒者户外服务平台,特色内容有户外活动结伴,户外媒体发布,收集俱乐部活动,户外达人游记分享,徒步线路等,助你快速了解户外动态,让你出行无忧!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客服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Copyright © 2001-2020, TuHuwai.Com.
  • 浙ICP备19045099号-2 |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652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