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户外网 - 网上户外平台

标题: 它们就要来了!等待户外人的一场战斗即将开始 [打印本页]

作者: 户外探险outdoor    时间: 2021-5-2 03:08
标题: 它们就要来了!等待户外人的一场战斗即将开始
传统居家防蚊的办法我们不再赘述,防蚊手环、驱蚊喷雾等等在户外的威力大减,没多长时间就失效了,出去玩的时候真的防不住,这该怎么办呢?

蚊子极少会在白天出动,除非是南方或者雨林地区,闷热天气或下过雨之后,这个时候出现的蚊子,杀伤力是最强的,真的会隔着衣服吸血。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不去这些地方。

但万一去了呢?

(, 下载次数: 0)

把身体裹严实,这是毋庸置疑的。极端情况下,一层贴身的衣服可能都不够。另外,头部尤其要做好保护,蚊子咬人主要是冲着热感应,会往头发里钻着咬。

之前一次计划夏季穿越大兴安岭,困难不是淤泥烂路山地陡峭难走,也不是荆棘密布迷失在树林里,甚至连过河的皮筏都准备好了。最后失败的X因素是之前一万个没想到的——蚊子,被成群的蚊子疯狂围攻之后,我们活活被咬退出来。

(, 下载次数: 0)

蚊子平时喜欢生活在高温、潮湿且有积水的暗处,它们会主动攻击那些汗腺发达、几天没洗澡的人。所以平时出门,除了要带一些驱蚊喷雾之外,还得最好先洗个澡。太阳下山之后是蚊子最猖狂的时候,我们在帐外做饭、吃饭,桌边脚下点一盘蚊香,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电商网站上的驱蚊产品种类繁多,而在挑选蚊香液、防虫喷雾时,一定要记得查看背后的成分表,按照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疾控中心的推荐,避蚊胺(DEET)、驱蚊酯(伊默宁)和派卡瑞丁(或叫埃卡瑞丁)这三种成分都对驱蚊有着很好的效果。

(, 下载次数: 0)

当然我们也可以效仿古人,做几个艾草小香囊挂在帐篷里,这是纯绿色无公害的。

去高海拔也基本不用担心蚊子的问题,只要超过2000米,都是很难遇到蚊子的。而普通环境的落脚点,尽量不要选在树丛、水边或者农田,找尽量干燥通风的地方扎营。

(, 下载次数: 0)

当然,户外烦人的虫子千千万,不止是蚊子,还有几种也不得不防,笔者以自己这些年和各种虫子斗智斗勇的经历跟你慢慢说来。我按自己的害怕程度和攻击性将它们分成了四个等级:

01

爬行类(蚂蚁、马陆、蜘蛛)

只会在地上爬,不会飞,速度很慢,基本不害怕。

攻击力:★☆☆☆☆

北方户外常见的蚂蚁都是无毒的,可以不必纠结。如果在荒地扎营,先确认一下周围是不是有蚂蚁窝,如果你用帐篷直接堵了人家门口,那不咬你才怪呢。

有次我在山里走累了停下休息,没注意坐在了一个蚂蚁窝上,起身的时候背后已经爬满了蚂蚁,还好没被咬到。

(, 下载次数: 0)

成群结队的蚂蚁在户外是非常恼人的,它们对甜味和油都非常敏感,扎营晚上做的饭,煮的汤,吃剩的残渣,如果没处理好,第二天早上就会爬满蚂蚁。

解决方法

蚂蚁虽然攻击性不高,但确实不太好防,主要靠物理方式,把东西打扫收拾好,不给他们留空隙。

马陆是一种温顺的小昆虫,可以理解成活在地面上的素食蚯蚓,他们只吃土里的腐殖质外加喝点露水,就能活几年。虽然它们长像比较浮夸,但它真的不具有任何攻击性噢。

下雨之后闷热潮湿阴暗的环境,是马陆繁殖交配的最佳时机,这时候会有大量的马陆涌出,所以尽量不要选这个时候进山,很容易受到惊吓,再不慎踩死几只的话,味道也会令人作呕。

解决方法

见到马陆,安静的绕开就好了。

(, 下载次数: 0)

蜘蛛主要是行进中会遇到的蛛网,通常在清晨或雨后,蜘蛛织网是为了捕食。这个时候走在前面的人就会经常受到这种困扰,蜘蛛属于无害昆虫,不用赶尽杀绝,只需拿棍草在前面扫清障碍即可。

在北方基本都是小蜘蛛,俗称土蜘蛛,都是无害且没有攻击性的。而有些植被保护比较好的林区,或者南方地区,会有一些个头大不少、五颜六色的蜘蛛。因其蛋白质、氨基酸含量高,有些人还会捉了烤熟吃掉。但无论其毒性如何,大一些和花色的蜘蛛一定都尽量远离。

(, 下载次数: 0)

在夏初或秋末,夜晚温度比较低的时候,有一部分蜘蛛会有趋暖性。如果你扎营不慎忘了拉紧内帐拉链,早起会发现有一些小蜘蛛爬到了帐篷里,放心它们真的没有恶意,只是想进来取个暖而已。

解决方法

蜘蛛行动缓慢,也不会主动攻击,所以见到之后不理会就好,放它们一条生路。

02

夜间类(飞蛾、小飞虫)

会飞,速度快,不会咬人,有点害怕。

攻击力:★★☆☆☆

飞蛾扑火的道理大家都懂,晚上在外面做饭的时候如果头灯一直照着,会有飞蛾、各种小飞虫不断过来碍事,有时候会撞到眼睛上,总要拿手不停的驱赶。

(, 下载次数: 0)

它们虽然没有什么攻击性,但还是会很膈应。更有一些不知死活的飞蛾和小飞虫,会掉进锅里碗里,就当补充蛋白质好了。

解决方法

为了方便夜间做饭,减少飞虫和飞蛾的干扰,可以在离营地远点的位置挂上营灯。

(, 下载次数: 0)

03

飞行类(小苍蝇、蜂类)

会飞,速度快,偶尔会咬,比较害怕。

攻击力:★★★☆☆

一种不知名的小苍蝇,在春末夏初山里的小溪边会经常遇到,它们不咬人,但仿佛专门会往眼睛里飞,轰不走赶不退,严重影响行走的视线和注意力。

(, 下载次数: 0)

我曾参加过一场越野赛,组委会专门为选手配发了套头的防虫网。并且赛前提示,在经过某一赛段的时候,丛林间的小飞虫一定会比你跑的快,根本躲不开。我比较老实全程携带了这个“建议装备”,确实派上了用场。

而有些选手偏偏不信邪,只带个墨镜就去了,结果可想而知,小飞虫不仅攻击眼睛,还往嘴巴、鼻孔和耳朵里飞,往身上,头发上乱撞,慌乱通过之后一个个都心有余悸。

(, 下载次数: 0)

比小飞虫还凶的是蜜蜂、牛蜂和马蜂,但只要不对它们的领地产生威胁,通常不会主动攻击人类。

(, 下载次数: 0)

蜜蜂相对来说是最温和的,山里道边总会路过一些养蜂人搭建的蜂巢,只要保持一定距离快速通过即可。个头很大、样子很唬人的牛蜂也遇到过无数次,只要不去招惹,也问题不大,毕竟它们的主要食物还是蜂蜜,只要你身上不乱涂抹一些香甜又刺鼻的,这些基本不会寻死一般主动找上门来。

(, 下载次数: 0)

而马蜂和胡蜂就不太一样了,我在户外曾被蛰过两次。一次是在后河的山谷里探路,无意间走到了一条人迹罕至的小路上,被一种毒性很强的小型马蜂(也可能是小胡蜂)盯上,我的手指头被咬之后狼狈不堪,肿痛的打不了弯,前方又走投无路,只能原路返回。我被吓的不敢再走前面,同行一位朋友在前,也惨被蜇伤。

另一次是在小五台山,林间休息时同伴将外套脱了挂在树上乘凉,不曾想居然挂在了马蜂窝上,为取回我们卸下的背包和衣物,我的脑袋被咬了个大包,肿起来高高一块。下山的时候一侧身体已经完全不听使唤,当时害怕说自己会不会死在山里??但两个多小时之后才逐渐恢复正常。

(, 下载次数: 0)

被马蜂蛰了之后,如果是一只马蜂干的,那就迅速把它打死,省的它对你反复叮咬(这事它真的可以干的出来,不像蜜蜂蛰你一下它也玩完了),也防止它回窝通风报信;如果是一群马蜂干的,那首先要做的就是抱头鼠窜,能跑多快跑多快,能跑多远跑多远。

对于伤口的处理,第一时间如果有条件,要先用碱性水或者清水反复进行冲洗,然后用碘伏或酒精进行消毒,如果有针刺必须慢慢挑出。尽量减少活动且不要挤压伤口,迅速去医院处理,大夫会开一些涂抹和口服的药,千万不要自己乱用偏方。

解决方法

对飞行类的虫子,主要靠挡。防虫纱网算是个非常靠谱的利器。

04

吸血类(蚂蟥、跳蚤、蜱虫)

被咬过的都会懂,非常害怕。

攻击力:★★★★☆

这一类的昆虫是最常见也是最烦人的,被咬完会有很多不适症状,而且会反复发作,持续时间很长。

(, 下载次数: 0)

蚂蟥在雨季很常见,它们的"老巢"多在溪边的杂草丛中,尤其是在堆积有腐败的枯木烂叶和潮湿隐蔽地方更多。对于南方的徒步者来说,雨季的蚂蟥可能是防不胜防的。

首先要全副武装,绝不能留一些暴露的皮肤在外面,尤其是裤脚,以及胳膊和脖子等部位。其次是要快速通过,在“危险”地段不能停留。另外,坐下休息的时候也要找明亮干燥的地方,尽量远离阴暗潮湿和杂草。然后就是走一段时间以后,要随时互相检查一下,因为掉在身上或者粘在身上的蚂蟥,一样可能会隔着衣服吸血。

(, 下载次数: 0)

蚂蟥特殊的身体构造对盐非常敏感,所以一旦中招被咬,不能拍打或者硬往下拽,这样只能让血越流越多,这时只要用盐撒一点在它身上,很快就能脱落下来。

被蚂蟥咬的时候没感觉,但之后会非常痒,我有一次被咬完足足痒了半年,还留了疤,不经意挠起来的时候还是会一直有感觉。不过被咬完之后,短时间内最痒的还是跳蚤,它的杀伤力很大。

(, 下载次数: 0)

跳蚤是一种寄生虫,体型极小,在猫狗牛羊身上都比较容易找到。平时非常不易被察觉,有时候在一些牛圈、羊圈附近扎营的时候,会钻到帐篷和睡袋里。跳蚤作案一次吸满血之后,可以一年不吃不喝。

被咬之后的伤口会奇痒无比,如果发现处理不及时,很可能会身上连续多处被咬,忍不住总想去挠,抓破之后还会流黄水。

(, 下载次数: 0)

建议被咬之后先用碘伏消毒,然后使用一些专业的激素类药膏进行涂抹,必要时还可以口服一些抗过敏的药,注意前提是必须对症,使用前都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蜱虫在户外也是比较常见的,俗称草爬子。它喜欢趴在柔软的地方吸血,比如腋下、肚皮上、脖子后面,极端情况可能会钻进耳朵等等,让人不易察觉。

(, 下载次数: 0)

它的身体原本只有米粒大小,被咬之后会充血变大好几倍,甚至还会直接钻进皮肤。蜱虫和跳蚤的生活习性很接近,一些猫狗牛羊身上也会有,带宠物去户外或者在羊圈和草垛附近扎营,一定要留意。

蜱虫的个头比跳蚤要大很多倍,也不像蚂蟥被咬的时候没有感觉,还是会有些许痛感,所以比较容易被察觉到,在咬伤初期就会被发现处理。

不同于跳蚤,蜱虫咬完人是会一直挂在那里。

(, 下载次数: 0)

这时候千万不能用手拍打或者直接抠出来,这样蜱虫的口器会大概率留在皮肤里,这个东西只能靠它自己拔出来。最好的办法是用烟头烫,蜱虫会迅速自己把“倒钩”拔出来。或者也可以用棉签蘸医用酒精给蜱虫进行“消毒麻痹”,等它嘴松了之后再用镊子夹出来。

被蜱虫咬过之后大概率会留下色素沉淀的黑斑,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消散。

野外有这么多让人厌烦的昆虫,但只要做好防护,以及出现问题之后的及时准确应对,一切都在可控范围之内。最后安利一款神药:

(, 下载次数: 0)

以前我出去爬山背包里还会常背着季德胜蛇药,事实证明蛇药也可以消肿止痛止痒,尤其是蜱虫、跳蚤和毒蚊子咬过的包,包括马蜂叮咬的包,将蛇药碾碎用水稀释成糊,然后涂在伤处,可以迅速解痒。

你有哪些户外防虫的小妙招或者小提示?

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欢迎光临 徒户外网 - 网上户外平台 (https://www.tuhuw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